来源:上海证券报
内容:
据新华网报道,环保部和全国31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书将在11月底签完,下一步每个省区市将编制详细实施细则。地方政府与环保部签定责任书。责任书的签订,可认为是各省区市签下了"环保军令状",有望大大提升环保行业的执行力度,大气防治相关的环保企业的订单空间预计将不断增多。
自国务院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颁布以来,各地治理环境的力度持续增大。但同时,今冬全国各地遭遇雾霾"围城"的现象还在恶化,为应对冬季雾霾频发,环保部近日发出《关于做好2013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在预测出现重污染天气时,采取企业停产、机动车限行、禁止露天烧烤等强制性措施。
依据新出台的《高人民法院、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,对偷排偷放、屡查屡犯等企业环境违法行为,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,一律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。
此前,一些省份已经开始着手大力治理大气环境。贵州省政府于10月16日公开发布环保12件实事。该省政府办公厅还下发通知,要求切实增强做好环境保护12件实事的责任感。省环保厅同时推出了"四个等于零"环保考核标准,即不能完成目标责任书任务的、不能按时推进环境保护12件实事的、出现重大污染事故的、出现干部腐败案件的,工作成绩一律等于零,明确把环保和政绩挂钩。
而青海省近期在财政方面筹款支持大气治理。省财政部近日筹措1亿元资金,支持以西宁市为重点的东部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工作。据悉,安排的资金主要用于3个方面:城市道路扬尘治理、鼓励淘汰黄标车的补助、以及补助锅炉"煤改气"工程。
从目前看,各省市治理环境污染的重点是大气治理,而大气治理的首要项目,则是空间监测。在贵州省12件环保实事之中,完成环境监管能力相关建设项目。贵州省计划从2013年起到2015年,用3年时间完成环境监管能力相关项目建设。2014年,全面建成县城空气自动监测站,2015年完成环保数字运用、监控、指挥平台建设,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建成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。
从环保部月度公布的数据看,全国约70%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,究其原因主要是三大方面,一是我国经济总体呈现粗放式发展;二是产业和能源结构不合理;第三就是环保法律标准体系有待完善并且执法力度不够。而这相当程度依赖环境监测体系的改善。
相关信息显示,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在政府环境监测市场中拿到订单。先河环保(300137,股吧)已与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签署约6000万元的空气监测网建设项目合同;万邦达(300055,股吧)与神木天元化工签署约3.9亿元的工业废水处项目,该金额占比公司2012年营业总收入近七成;永清环保(300187,股吧)、国电清新(002573,股吧)等公司也在近期接到了大单。可以预计,随着大气治理的力度加大,越来越多的订单会出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