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中国广播网
内容:
据中国之声《新闻纵横》报道,环保部新发布的季度全国74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中,污染较重的*个城市有5个位于河北,天津和北京也不乐观,分列16和17位。
去年发布的《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“十二五”规划》指出: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,区域内城市连片发展,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,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,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在京津冀等区域,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受外来源的贡献率达30%至40%,氮氧化物为12%至20%,可吸入颗粒物为16%至26%;区域内城市大气污染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同步性,重污染天气一般在一天内先后出现。
大气污染防治,不可能独善其身。记者近日随同全国人大中华环保世纪行前往北京、河北等地采访,各地都深切地感受到,大气污染防治,必须协同作战。
100多公里的距离,两个多小时的车程,记者随同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从北京来到河北保定,迎接我们的是炙热的阳光和湛蓝的天空。这样的好天气,在保定实在少见。
“实际上我们保定天这么好的时候不多,今天环保行(来),也挺给我们争气……”保定市市长马誉峰的话是玩笑,也是事实。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4月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中,保定在较差的十个城市中榜上有名,而保定,在地理上被称为“北京的南大门”。
马誉峰:保定和北京接壤182公里,保定的环境问题关系到首都环境质量的问题。
除了保定,河北省还有4个城市也位列十个空气较差城市。
河北省政府秘书长杨国占:河北历史形成的产业结构偏重,其中粗钢产量超过全国总量的1/4,能源消费量居*2位,环境治理压力大,特别是以煤烟型、颗粒物为特征的大气污染较重,氮氧化物、烟(粉)尘排放量居全国位,二氧化硫排放量居*二位。
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4月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新增设了区域空气质量状况报告,结果显示,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平均达标比例为50.6%,低于全国平均12.9个百分点。
由此可见,对于京津冀来说,如何下好联防联控这盘棋尤为紧迫和重要。关于联防联控如何突破行政壁垒,各方都有共识,就是必须建立一个国家层面的领导和协调机制。但要打破经济藩篱,就没那么简单了。
奥运会期间北京的好天气让人无比怀念,当时经国务院批准,环保部与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山东6省(区、市)以及各协办城市建立了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,实行统一规划、统一治理、统一监管。这是我国早实行的联防联控,也成为日后的一个*。
然而一时的行政命令并不能成为长久的发展之道。
河北环保厅副厅长殷广平:那会儿特殊的情况,当时河北那么多企业关掉,对经济还是影响很大的。通过那个看,污染物的减少,后北京的天气达标了,那是一个验证,但是下一步必须得长效地治理。
周边的空气污染对北京到底有多大的影响?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庄志东告诉记者:
庄志东:周边对北京的传输一年平均25%左右,如果重污染天气情况下,可能会更高。
当然,北京的空气污染也会影响到周边城市。空气,用它的流动来平衡各地的差异,而经济上的差异,该如何平衡?
庄志东:全国来说几大区域,京津冀是难干的,因为京津冀周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。
2012年,北京煤炭消耗总量为2330万吨,而河北每年的煤炭消耗量高达两亿吨。一个是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较发达城市,一个是拥有62个贫困县、近800万贫困人口,仍在依靠重化工业发展的省份,如何让他们实现携手联动?
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:如果我们要求河北跟北京一样的标准,河北省经济所受的影响可能是颠覆性的。所以联防联控不应该是简单的行政命令的方法,而是理解、合作,信息和资源共享。
对于这一点,北京、河北有共识。
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:我们也要把一些很好的产业布到河北去,不像过去经济单纯追求地方GDP,好的东西都要留在自己这儿,比如这次第二整体的规划、建设,是跟河北统筹考虑。
河北省政府秘书长杨国占:河北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在落实,如果进一步控制产能,成本会很高,希望国家有关部委在新兴产业、重大产业的布局上给予河北倾斜。
除此之外,杨国占还提到了经济补偿问题。
杨国占:考虑到区域联防联控,我们希望能用市场化的办法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。
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也认为,没有利益机制的保障,联防联控很难持久:
潘家华:地区联防联控是有必要的,但是必须要有利益机制的保障,否则是不可持续的,效果不会理想的。
事实上,从今年3月以来,北京市先后与天津、河北签署区域合作协议,共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,其中促进空气质量改善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便是重要内容之一。联手,也许一时来看,各方都会有经济上的损失和让步,但是长久来看,换回的却是金钱也买不来的蓝天白云和清新空气。(记者侯艳)